本期內容,我們來關注一下曼聯在對陣布倫特福德的這場比賽的細節內容。
通常來說,我們給出的一些預測性觀點都不會是百分之百準確,也不會立刻得到應驗,從而顯得出現了謬誤。
就像我們在過去的這個夏天,針對切爾西和馬雷斯卡的一些觀點。
然而我們確實沒有想到,上一期內容最后提到的:“在曼聯的現有能力下,任何一個細節沒有做好,都可能會在幾秒后遭遇難題,就像謝什科沒有爭搶前點,被對手解圍出來,就可能會立刻觸發曼聯中場空虛,后衛能力不足的一系列連鎖問題。”
在這場對陣布倫特福德的比賽,就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當然了,觸發起點和謝什科沒有關系,而是源自達洛特、庫尼亞之間的配合沒有成功,傳球出現了線路上的瑕疵,結果直接被布倫特福德打回來,便觸發了后場的問題:
馬奎爾在這次防守中的移動問題,包括造越位上的遲緩、回追時的吃力,其實不必多說,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了。
而從另一個視角的回放則能看得出來,作為門將的巴因迪爾在這次防守中也沒有做得多好,在這次防守的過程中,他應該是全程都沒有出禁區,在身前是馬奎爾這種體型的后衛的時候,這一點首先就要畫一個問號:
其次,就是面對馬奎爾無力追上破壞的這種單刀球,巴因迪爾最后選擇的防守位置在小禁區內,沒有出擊,自然無法盡力封鎖對方的射門角度:
當然了,可能很多朋友覺得伊戈爾-蒂亞戈這腳球打得非常漂亮,直掛球門死角,換做旁人也很難能撲到:
是的,如果你站在小禁區里,面對這樣一腳大力且刁鉆的射門,再有能力也難免無能為力,但這一球應該站在小禁區里防守嗎?
周日晚間,阿斯頓維拉也曾面對兩次類似的單刀球,請看馬丁內斯是否也是站在小禁區內進行防守的?
其實說句難聽的,布倫特福德前鋒打出這樣一腳質量上乘的射門,運氣因素要遠大于實力因素,但凡巴因迪爾的站位稍微正常一點,伊戈爾-蒂亞戈有沒有可能會將球打到門框的外側?
請注意,這一球出現在比賽的第8分鐘,出現在一周一賽的大背景下,牽扯不到體能問題,而且對手發起進攻的方式,只是一腳長傳。
11分鐘后,布倫特福德再起一腳長傳,皮球尚未落下,你就可以看到德里赫特已經在一防二了:
他丟掉一點已經是錯誤,但在0-1落后,此后還和隊友經歷了布倫特福德多輪定位球進攻的壓制下,出現失誤并不奇怪。
但伊戈爾-蒂亞戈將球做給隊友,后者一腳趟進禁區,已經有些大了,但馬奎爾的爆發力少得可憐,啟動近乎沒有,讓這一并不難補防下來的球還是被對手傳了出來:
而在門前,巴因迪爾的表現是這樣的:
整個過程中,達洛特則全程看球不看人,毫無對身后情況的防范意識,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
這就是曼聯在對陣布倫特福德的這場客場比賽,不到20分鐘便0-2落后的原因。
兩腳長傳進攻,跳過了曼聯的中前場,直接將壓力打到曼聯的后衛線上,就丟了兩個球,從后衛到門將,任何一環能夠解決掉球,這兩球都不會出現。
客場0-2的局面,都不會出現。
更不必說,馬奎爾的問題早在比賽開始第2分鐘的時候,就出現了苗頭:
這一腳原本可以出給巴因迪爾,卻被馬奎爾踢出界外的球,可能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第一觸,在身后對手逼上來之后,就沒有了回給門將的角度:
也有可能是他根本就不信任巴因迪爾。
總之,順足為左腳的盧克-肖都很奇怪,但順足為右腳,稍微撥一些身體角度就可以用順足會給門將的馬奎爾不知道盧克-肖在奇怪什么:
以上三次關鍵球的處理,從后衛到門將的表現,你能想象在阿森納、利物浦、曼城,甚至是一些中游球隊的身上會出現嗎?
可是在曼聯,它就是出現了。
所以在這場比賽,我非常能夠理解阿莫林的無力,尤其能夠理解在這個時候還要被外界質疑為由于戰術體系導致輸球的無奈,三腳對方的長傳都解決不好,哪還談得上什么五四三。
尤其是戰勝切爾西之后,大家剛剛在周中的訓練課以歡樂和放松的心情,自以為做好了對對手的應對工作,卻還是被如此簡單地進攻擊倒。
就像一張考卷,就算都考了零分,學渣也沒有資格嘲笑學霸,因為學霸錯誤的原因和學渣完全不同,其他球隊或許還能討論一下公式是否使用有誤,就像戰術體系是否有問題。
連長傳球都解決不好的話,曼聯其實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能認準阿拉伯數字。
嚴格來說,這就是曼聯在表面上的核心原因,因為這個教練也不行,那個教練也不行,那就到了該看看自己是不是行的時候了?
所以就像我們在賽后提到的,以馬奎爾這樣的表現,如果一定要留在曼聯,就只能打替補。
在這個賽季,馬奎爾確實是替補數據,聯賽5次出場,2次首發,場均出場只有37分鐘,確實不該苛責,但要注意,馬奎爾在上賽季是曼聯出場次數第二多的中衛球員,比約羅還多,只比出場最多的德里赫特少了2場。
這是替補數據?還是主力數據?
很多人也提到了,馬奎爾就不應該被放置在這個需要他大幅移動的體系當中,但不打中衛,這個體重下的他能打邊中衛嗎?
不打三后衛,能打四后衛嗎?
曼聯不可能真的變成一支類似于萊斯特城的球隊,不論對手,不論主客場,每場比賽都打防守反擊,這是俱樂部和球迷都不愿看到的樣子,所以早在滕哈赫第一年,馬奎爾就已經被棄用,第二年尚未開始,就被剝奪隊長袖標。
嚴格來說,在那時曼聯就應該考慮送走馬奎爾,但這件事情并未發生。滕哈赫下課,阿莫林入替,三后衛治下,馬奎爾一度煥發新生,尤其是在上個賽季的對方門前,馬奎爾做出了不少功勞,這都可以被看做是球員不畏打壓,重獲新生,時隔三年出場次數再次達到40次的勵志故事。
可是,曼聯怎么辦?
OK,面對一位從未鬧過事的英格蘭球員,俱樂部可以展現出一些久違的人情味,可以讓他在不愿離隊的情況下一直留在曼聯。
畢竟,球場上的某個環節很重要,但也可以用戰術來進行位置上的互相掩護,后衛不行,中場或者門將尤其出色也能兜住一些底。
那么在這個夏天過后,曼聯的中場或門將如何?
算上芒特,本賽季的曼聯只有5名中場球員的儲備。主力中場組合接近70歲,在這種情況下,希望征戰明年世界杯的梅努還在爭取外租離隊,爭取獲得更多出場機會。送走奧納納,最后一天買進拉門斯,后者需要適應這是當然,但這就意味著曼聯需要用二門來當一門了。
這一系列,是什么操作?
所以,相較于跟隨政治正確罵東罵西,我們依然堅持用比賽場景來做評斷。
這場比賽,從0-0到0-2,曼聯出現的問題不是戰術問題,不是三后衛或四后衛的問題,解決不了長傳球,無法給對手射門帶來壓力,就是單純的人員能力問題。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會把矛頭針對阿莫林和他的343。
可是,阿莫林有沒有問題?
當然有。
一個夏天,俱樂部不補后衛、不補中場,甚至還在最后一天選擇削弱門將位置,你阿莫林有沒有提出過反對意見?
如果沒有,要么傻,要么慫。
過去的這個夏天,俱樂部在中場送走埃里克森、科利爾,卻毫無進補,你阿莫林是否真的覺得布魯諾+卡塞米羅的接近70歲組合足以應對英超聯賽?
中場不行,后衛和前鋒表現強勢也可以彌補,那么在后衛不進補,仍然需要信任馬奎爾、約羅、利桑德羅-馬丁內斯、海文和一幫由邊后衛代打的邊中衛,加上前鋒線徹底大改,所謂的三叉戟之間需要時間和磨合和適應的情況下,你阿莫林是否覺得中場問題可以被掩蓋?
如果是,那就是傻。
作為曼聯隊史的第一位Coach,我們已經看到了阿莫林在轉會事務的話語權下降,更沒有了滕哈赫時期的嫡系問題,但你阿莫林是否參與了曼聯本賽季的建隊工作?在比如面臨買中場還是買中鋒,威爾考克斯主導推動買中鋒的時候,你阿莫林是否最終也同意了?
如果是,那你活該。
所以基于這一點,我們不認為曼聯本場比賽的問題出現在戰術體系層面,因為就像我們在比賽過程中所說的,你可以看到曼聯能探索到布倫特福德的空間,但球員之間的失誤很多很多,致使一些看起來即將打開局面的進攻,最后都沒有打好:
除了這些失誤之外,也包括球員心態失衡之后,導致的一些本有機會發展更好的進攻,都草草收場:
而在后場,面對布倫特福德其實非常粗糙,根本談不上到什么戰術的進攻,曼聯屢屢出現個人能力上的問題:
尤其是在馬奎爾的身上,比如這次應對布倫特福德的傳中,不知為何先后撤一步的他,等到需要再把身體彈出來爭奪落點的時候,你就不要指望他了:
包括這一次理論上需要先補后頂,實際上德里赫特很快歸位,只是需要馬奎爾多跑兩步,回到位置上盡快向前彈的時候,馬奎爾就做不到了:
防守端導致0-2,進攻端導致落后的比分長時間保持,這一切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制約著曼聯的表現,所以從戰術角度上來說,阿莫林在下半場比賽換上約羅和梅努,都是正確的調整,有機會通過層層遞進,一步步向前構筑起優勢。
否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曼聯在這場比賽的中后場中路的運轉能力非常驚悚,巴因迪爾、盧克-肖、馬奎爾、德里赫特和烏加特,中后場中路的6人當中,5人都不以處理球見長,這就是布魯諾和庫尼亞需要頻頻大幅回撤拿球的原因:
也就是在換人過后,曼聯一度驚險地制造了布倫特福德的犯規,獲得了點球機會,甚至有機會制造人數優勢,但面臨沉重壓力的布魯諾沒有罰中:
在我這,這一球罰丟完全可以理解,心態失衡是一方面,壓力沉重則是另一方面,布魯諾此前能罰中對陣伯恩利的那粒絕殺點球,已經很不容易了。
如果連經驗最為豐富的主教練都深感壓力沉重,無法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那我不愿苛責也只是球員的布魯諾,相較于批評布魯諾,曼聯從上到下更應該看看自己為何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參與競爭。
等到沒能做到2-2之后,曼聯實際上已經黔驢技窮,阿莫林也只能把手頭上所有的進攻牌都打出來,從而導致了攻守失衡。
所以,有可能2-2,自然也有可能1-3:
這就是曼聯最終遭遇的比賽結果。
實際上,我也可以理解將曼聯失利和如今弱勢的原因歸結為戰術體系的朋友們的看法,比如在此前的比賽之后,當我們提到盧克-肖該跟不跟,該落不落,缺乏三后衛體系下的防守意識的時候,阿莫林的戰術沒有幫助到球隊,反而增加了混亂,樣子是很清楚的。
然而,當大家將矛頭指向戰術體系的時候,實際上隱含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曼聯球員的能力還是足夠的,卻因為戰術體系而受到了影響。
我和很多朋友的分歧就在這里,我不認為曼聯球員的能力是具備競爭力的,在這個夏天過后,尤其如此。
在這場比賽,當曼聯因為兩個長傳球而被擊倒,就更是如此了。
從門將到后衛,從中場再到前場,我認為曼聯球員的能力匱乏是非常清晰的。
現階段我們可以看出來,曼聯綜合能力最出色的球員就是庫尼亞,但庫尼亞在狼隊防守反擊的環境下,在身側有中鋒支撐的體系下,也只是場均0.5球的水平。
謝什科和姆貝烏莫在上賽季的進攻效率,大致也是如此。
所以在三人的特點并不能搭配到一起的情況下,曼聯的進攻效率并沒有如管理層和教練所愿,呈現大幅度的增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這是俱樂部和教練在識人層面的問題,不是戰術體系層面的問題,因為你只要和水晶宮的三叉戟,馬特塔-埃澤-薩爾進行表現上的一一對比,就知道曼聯的三叉戟差在哪里了。
至于后場,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曼聯在本賽季的混亂,是非常清晰的建隊層面的混亂。
阿莫林可以看到某些問題,比如在說出球隊需要侵略性過后,德里赫特替換掉了約羅,在對陣切爾西的比賽里對身前區域的球員進行了強度很高的鉗制。
然而,約羅坐上替補席,德里赫特打到邊中衛,中衛誰打?只能是馬奎爾,于是在這場比賽,馬奎爾移動不佳的毛病就出來了,這還是阿莫林已經判斷到布倫特福德會打長傳和高球,球隊需要更多正面和高點防守能力的情況下。
所以在現有資源下,按下葫蘆起了瓢,這才是曼聯的常態。
問題的關鍵,其實就是這個現有資源。
當然了,阿莫林或許也會在某一天改打四后衛,或許就是下一場對陣桑德蘭,就像當年索肖瀕臨下課時,也曾改打三后衛一樣。
到了那時,教練就只能祈禱,祈禱改變戰術體系真的有作用,因為一旦改打四后衛也無法保證穩定贏球,那阿莫林就徹底沒有留任的價值了。
然而我們完全可以預判到,曼聯改打四后衛之后的另一幅慘狀。不必說太多,有一點大家都可能已經忘了,滕哈赫時期,曼聯的一大頑疾就是后場出球不順,甚至屢屢被對手在前場搶斷。
為此,滕哈赫引進奧納納這名以出球見長的門將,棄用馬奎爾,很想引進德容未果,只好引進埃里克森和租借阿姆拉巴特,甚至還讓達洛特等人內收中路,嘗試著構筑更穩健的出球體系。
結果呢?照樣下課。
如今,奧納納遠走土耳其,球隊最靠譜的中衛便是德里赫特,身前后腰儲備只有烏加特和卡塞米羅,想出好球,只能信任梅努或布魯諾-費爾南德斯。
那防守呢?你要指望梅努或布魯諾-費爾南德斯從后腰線落進后衛線,保護約羅等人和德里赫特的防守能力?
而且改打四后衛之后,無論你怎么布置,3個中場位置卻只有5個人的儲備,再碰上卡塞米羅停賽這樣的時候,坑就已經天然地出現在后腰線上了。
更不必說,改打四后衛,當年拉什福德在邊路到底用不用參與防守的問題就再次回歸,你指望阿莫林具備不對稱思路,那更是異想天開。
他如此信任343,就已經說明了他和那些主打433現代思路的教練是一路人了。
所以在不知不覺之中,曼聯又來到了批評教練固執、不會變通、不懂得看人下菜碟的時候了,我們在各個后臺的評論區已經看到很多類似的留言。
這些批評都是正確的,但也是意義不大的。
如果連安切洛蒂在年輕時也曾堅持442,甚至不惜放棄巴喬,讓40歲的阿莫林就學會變通,其實也是強人所難,而所有的這些批評,都可以無縫套用在滕哈赫、索肖、穆里尼奧和范加爾的身上,問題就回到了從前。
曼聯聘請阿莫林的初衷是什么?目標是打造一支什么樣的球隊?知道不知道達到這個目標所需要做出的工作量?能不能準確判斷現有球員的能力和水平?了不了解引進的球員能否達到曼聯想要的標準?
如今,阿莫林可能要因為這些問題而難逃下課的命運,那還有誰要一同下課?
錄像視頻
集錦視頻
熱門資訊
熱門標簽